朔州地区既有宜于畜牧的自然条件,又有百姓善于畜牧的传统习惯,向来畜牧业发达。
隋唐时期,虽有“转牧为农”政策,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。但唐朝设立有专门管理牧畜业的养马监或监牧使,仍十分重视牧畜业。当时朔州地区既有官方的畜牧业,亦有民间的养马业、养牛养羊业等。
隋王朝在北方汉民族与突厥人的交市地点设在马邑(今朔州老城)。其时,“在边境的交市,除各民族间的交市外,隋王朝的边郡官吏也常参与交市,获得珍奇之物,用以敬献。”隋王朝还曾利用这种经济关系和少数民族希冀交市的心理,诱杀了突厥谋臣史蜀胡悉。隋裴矩遣人告知史蜀胡悉,“天子大出珍物,今在马邑,欲共蕃内多作交关。”史蜀胡悉听说后“不告始毕(可汗),率其部落,尽驱六畜,星驰争进,冀先互市”。结果来到马邑后,竟被杀死。由此还引发了始毕可汗的大肆入侵。
唐朝从贞观至麟德年间(627—664),北部边境养马达70万匹,亦是色别为群,望之如云。东突厥汗国灭亡后,唐俘获的10余万人口,另外还有许多北族部落南下归降。这些人口如何安置,成为唐朝一个大难题。当时有大臣主张把他们全部迁徙到河南兖、豫之地,使其习耕种;也有人主张将其放归大漠。但中书令温彦博主张仿汉建武处置匈奴故事,将其分置塞下,以实空虚之地。唐太宗听从了温彦博的意见,将突厥降众分处于东自幽州、西至灵州(今宁夏灵武市)北部的边境之地。突利之众居东,颉利被俘之众10余万被分散安置于丰、胜、灵、夏、朔、代之间,称河曲六胡州,左置定襄都督府,右置云中都督府,以统之。这些入居塞下的突厥人及其旧部,仍多以牧畜业为主。故畜牧业在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唐朝天宝年间(742—755),代理朔方、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采取高价买马的办法,使诸蕃争相卖马与唐,于是唐马益多,史称“既杂胡种,马乃益壮”(《新唐书》卷五○)。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亦载:天宝四年(745)二月,“(唐玄宗)以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河东节度使。……忠嗣每互市,高估马价,诸胡闻之,争卖马于唐,忠嗣皆买之,由是胡马少,唐兵益壮”。
唐天复元年(901),耶律阿保机成为本部的夷离堇(军事首领),他统一了契丹各部,并兼并周围其他各族,转而挥戈南下,率大军在今山西、河北北部大肆掳掠人口和牲畜。
由于李克用频繁征战,不注重休养生息,不注重经济建设,经济情况很糟糕,后方给养上不去。又加他和朱温明争暗斗中,不善于处理出现的乱子,特别是听信谗言,将战功卓著、非常勇猛的大将李存孝车裂致死,简直等于自毁长城。所以,李克用晚年势力日益衰落。但是大敌当前,为了对付强敌朱温,便积极寻求势力日盛的耶律阿保机与之结盟。
唐天祐四年(907)初,李克用召请阿保机,阿保机领部族30万到达云州与克用在云州东城相见,握手言欢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载:“是岁,阿保机率众30万寇云州,晋王与之连和,面会东城,约为兄弟,延之帐中,纵酒,握手尽欢,约以今冬共击梁。或劝晋王:‘因其来,可擒也。’王曰:‘仇敌未灭而失信夷狄,自亡之道也。’阿保机留旬日乃去,晋王赠以金缯数万。阿保机留马3000匹、杂畜万计以酬之。阿保机归而背盟,更附于梁,晋王由是恨之。”后来,辽西京道大同府所以下设“怀仁”县,即以李克用与阿保机会盟云州东城时,易袍马约为兄弟,有怀想仁人之语,故有“怀仁”此名。
阿保机所赠李克用之马匹、杂畜也增强了朔州地区畜牧业的实力。